新规划发布!一带、三区、六组团、多廊多点,荥阳组团发展定位来了

2022年12月26日,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2021-2035年)发布。


777.jpg


根据黄河郑州段滩区和邙岭生态专项规划(2021-2035年)(节选),《规划》基准年2020年,近期为2021―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


总体目标


郑州三滩分治试验区:科学划分空间,为全面保护黄河滩区湿地资源,在保障黄河安澜前提下,探索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黄河长久安提供实践经验。


郑州北部生态屏障区:创新解决问题,为根治北部风沙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实现“北静”发展目标和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生态支持。


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系统布局工程,为承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提供项目支撑。


阶段目标


五年(近期2021-2025年)塑造:蓝绿交织——梳理生态结构肌理,勾画生态屏障底色,即基本完成《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内容,实现空间肌理清晰,蓝绿交织发挥各自生态功能。


十年(中期2026-2030年)织就:锦绣岸滩——全面提升景观品质,广泛实现生态惠民,即进一步开展相应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植被盖度、丰度,物种多样性,完善滩区、邙岭生态修复和林相改造的整体景观效果。


十五年(远期2031-2035年)实现:秀美河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即完成滩区和邙岭生态空间与生态产业相适应,实现高效、高质量运转,让黄河郑州段给人留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印象。


规划布局


在充分把握行洪管控边线、坚守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水源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的前提下,根据郑州市滩区生态地理结构、行政区划、三滩分治等场地现状及需求,结合《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体规划》上位规划“一屏、两片、四楔、九水、多廊、多园”的生态总体布局,对接《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森林郑州生态建设规划(2020-2035年)》《2021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和重大项目》等上位规划的相关要求以及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构建“一带、三区、六组团、多廊多点”的总体布局。


一带:即“邙岭—大堤生态屏障带”。


三区:即“西部山水生态修复区”“中部城河生态融合区”和“东部滩地生态协调区”。


六组团:即“巩义组团”“荥阳组团”“惠济组团”“金水组团”“郑东新区组团”和“中牟组团”。


多廊:即滩区、邙岭各级道路绿化形成的绿廊、绿网。多点:即依托森林和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以及观光园、采摘园、农家乐等组成的重要节点。


第一节 “一带”


范围:指滩地以南有一定高度的屏障区域,主要依托邙岭和黄河大堤已建成的沿黄生态廊道。


目标:厚植基底、生态屏障


发展定位与重点:通过实施西部邙岭绿化提升,与东部沿黄生态廊道衔接,打造成郑州北部生态屏障带,发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完成郑州大都市圈生态廊道重要建设任务。


第二节 “三区”


根据实际地貌特征、生态建设基础等因素,通过系统配置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空间,划分为“西部山水生态修复区”“中部城河生态融合区”和“东部滩地生态协调区”,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


一、西部山水生态修复区


范围:巩义市和荥阳市。


目标:综合治理、稳定增效


发展定位与重点:统筹邙岭水土流失治理和山体绿化提升,大力开展滩地清理、湿地恢复、农田梳理改造,在保障山滩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依山傍滩区位优势,形成生态、景观、产业有序发展、全面增效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


二、中部城河生态融合区


范围:惠济区和金水区。

目标:多彩岸滩、生态惠民


发展定位与重点:进一步梳理生态空间,加强湿地生态保护,连通绿道网络;整合优化现有园区,开展合理利用,如滩地公园、花卉博览园以及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生态、防洪、休闲、产业为一体的城河生态融合发展区。


三、东部滩地生态协调区


范围:郑东新区和中牟县。


目标:人鸟共生、多元共融 


发展定位与重点:依托中牟鸟类栖息地和现有经果林基础,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修复,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林果粮药多元结合的栖地、林农、创新的滩地生态协调区。


第三节 “六组团”


基于“三滩分治”的限制要求,结合城市形象特色、发展需求等因素,从区位优势、资源特点、产业延伸三个方面出发,根据行政区划打造六个生态组团,实现从自然恢复、生态重构、修复利用三个方面的各具特色,差异发展。


一、巩义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以河洛汇流、森林康养、规模农业为特色。


重点与目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重点开展伊洛河口湿地治理、邙岭绿化提升、郊野公园建设。打造湿地休闲、森林康养名片。


二、荥阳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相结合,以万亩荷园、万亩樱花、万亩石榴、王城遗迹为特色。


重点与目标:以生态惠民产业、邙岭绿化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廊道绿化提升建设为重点。形成春赏樱花、夏观荷花、秋品石榴、冬观古城的全季生态观光组团。


三、惠济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城河融合,以黄河文化公园、滩地公园、湿地公园、花卉产业、生态休闲、慢生活体验为特色。


重点与目标:结合三滩分治,以低滩自然恢复、中滩生态重构、高滩修复利用建设为重点。打造“三滩分治”示范区,为惠济区相关产业发展持续助力。


四、金水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城河融合,以自然风光、黄河文化、金色稻田为特色。


重点与目标:以进一步加强高滩防浪林风沙防治、丰富高滩惠民园区内容为重点。打造城河融合展示区,结合生态廊道建设,塑造多彩四季景观。


五、东区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生态宜居新区定位,以科技示范展示为发展特色。


重点与目标:以湿地保护、绿色有机示范基地、生态休闲体验园区建设为重点,打造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于一体的都市田园。


六、中牟组团


发展定位:凸显文创时尚的区县定位,以鸟类保护、生态荷塘、林农融合、农科示范为发展特色。


发展定位与重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林农创意示范、林农科技体验为重点,打造“鸟类天堂”“科创林农”两大名片。


第四节 “多廊多点”


一、多廊


范围:依托东西向道路,形成沿黄生态廊道、滩区和邙岭生态廊道为纬,其他南北向道路和乡村道路、生产道路为经的绿廊网络体系。


目标:东西连通,南北织网


发展定位与重点:衔接开封、洛阳,实现郑汴洛生态廊道贯通,为各组团区域发展奠定基础。建设以沿黄生态廊道(大堤段+邙岭段)、滩区生态廊道(Y001+滩地公园等滩区道路)为一级绿廊,南北向连接路网为二级绿廊,其他乡村道路、生产道路为三级绿廊的绿廊网络体系,将重要节点串珠成链。


二、多点


范围:依托各组团内部打造的滩地公园、郊野公园、遗址公园以及各类文化、休闲、采摘观光园。


目标:串珠成链,彰显特色


发展定位与重点:利用绿廊体系建设,连通节点。重点建设河洛湿地公园、玉门古渡、古柏渡、万亩荷园、汉霸二王城、黄河地质公园、黄河文化公园、江山路节点、天河路节点、滩地公园、马渡观河、稻田公园、水中心、赵口、九堡等重要节点,同时合理布设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提升滩区和邙岭生态游憩功能。



识别二维码关注郑上网公众号
100000+荥阳上街人每天都在看